倾听生命

——浅析《蝉噪》

当代著名作家雷抒雁的散文《蝉噪》,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炎炎夏日中的蝉噪声。小小的鸣蝉,唱响了本文那意境深远的神韵。全文以精巧的结构,生动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对生命的一番深刻思考。

全文分为两个自然段,首段以突出蝉声的“尖锐”因而使人“烦躁”为主旨;后段则是作者为其“辩解”而引发读者通过这一大自然的产物,对生命本身进行深入探讨及研究。本文开篇便切入主题,道出蝉噪的让人“心烦”,没有过多的夏日景色描绘或其它,免除了可能有的冗长无味,对文章整体及清晰脉络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接着,作者对所提出的“蝉声”嘈杂而主观地分析,并突出对它们的“憎恨”。第二段,依然在开头再次描写蝉鸣的“吵杂”,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其升华,而侧重点却放在对它们“秋末时分已是哀鸣和叹息”而产生的悲悯。

Join now!

深刻清晰的语言风格是这篇作品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作者多次使用拟人手法亦是《蝉噪》的一大亮色,作者笔下的蝉被赋予了一种思想,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蝉们“倔犟地从泥土中走出来,慢慢爬在寂寞中。”却因“一袭过时的衣衫”无法再“飞扬跋扈”。句句写蝉,句句又是在写人;句句写的是蝉的声音、习性,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壮志未酬,因而对人生的感叹,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是作者把握住了蝉的一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了艺术上的契合点。而本文语言特色的作用则感慨岁月流逝、触发悲秋思绪,自喻迍邅命运。

此文咋看会给读者一种“不知所以然”的感觉,细细品味,却不难发现作者的描写,似随手拈来,不着痕迹,敏锐的感觉独具匠心。一花一木,一虫一禽皆是诗文创作的自然触发物,再加上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遭遇,一篇咏物散文就这样诞生了。

 古人认为蝉夏生秋死,庄子的《逍遥游》里就有“蟪蛄不知春秋”的说法,蝉也就成了生命短促的象征。传统社会里,一批批文人志士在功名未就、壮志未酬时往往会发出人生苦短、岁月易逝的感慨,曹操当年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诗句。朝露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看到朝露、闻见蝉声,不免使人有哀时伤逝之感。可见,从古至今,对生命的探索,也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之一。

暑往寒来、岁月轮回、物换星移本是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规律,然而面对理想幻灭、功业难成的境遇,失意志士听到蝉噪声声,看到落叶萧索,夕阳西下,低沉与失落的感伤便油然而生,悲其所遇,无法快然自足,当然感慨老之将至,那正是想“赢得生前身后名”。雷抒雁笔下的蝉儿则使读者倾听生命最根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