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A1 HL Extended Essay

Authors Avatar

                                                                  Candidate Number:002162-115

                                                                Candidate Name: Heng Zhao                                                                


前    言        

一、天马行空的联想比喻        

二、多姿多彩的组合比喻        

结   论        

   


摘     要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五四新文学之后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批判现实作品。而比喻句的应用一直是《围城》中的一大亮点,作者对比喻句巧妙的运用不光生动得描述了人物特征,并犀利且幽默得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上层知识分子。本文旨在探索作品中的一部分具有特点的比喻句,来介绍作者运用比喻描写人物,和讽刺现实的方法,由此揭示出文章“围城”的终极意义,通过主角方鸿渐的婚姻状态,表现出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病态生活。更描绘出当时由旧政党统治下,人民受社会处处约束的社会意义,以及深刻的人生哲理。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浅析,不当之处,敬请老师多多指正。

  1. 天马行空的联想比喻
  2. 多姿多彩的组合比喻
  3. 睿智深刻的谐讽比喻

   

                                                               


前    言

钱钟书是位博学多能的现代作家和文学研究家,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研究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文化昆仑。《围城》这部小说是钱钟书先生在文化沦陷而客居上海时创作的一部反映知识分子百态人生的巨制,将自己三十四至三十六岁在上海的经历与心情揉入了作品中,把当时生活在这种文化下知识分子的无奈的心情,与畸形的生活状态,利用巧妙的比喻,透明而深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钱钟书作品中新颖奇谲的比喻修辞手法蕴涵了丰富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也打开眼界。钱钟书本人曾说:“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①)他认为比喻的应用是一种艺术,而本文所要探究的便是《围城》中各类比喻句所要表达的意义,并理解钱钟书“取譬有行媒之称,杂物成文,撮合语言眷属”之意(①)的独特的设喻技巧,从而体会作者不惜笔墨所创设的各类比喻句所蕴涵的深刻思想。

   

正    文

一、天马行空的联想比喻

    在《围城》中大部分的比喻是由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两个事物,相比较而形成的。而连接着距离遥远的本体和喻体的是钱钟书先生天马行空的联想。丰富的联想闪现着钱钟书的卓越才智,因此,作品中的比喻的创设才更显得精彩,而且罕见。

钱钟书先生曾说:“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②)他一语道破了比喻的精髓,正是由于他对比喻如此深刻的认识,他才善于发现不相关的事物中普通人发现不了或难于发现的关系,并且用奇特且独具匠心的方式将喻体与本体连接在一起,使《围成》中的比喻看起来极具创造性。

在《围城》中,最能体现钱钟书先生睿智的比喻主要表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通过运用比喻,不仅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形象,而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十分具有诙谐幽默的意味。如作品中对“沈先生”这个人物作描述的时候写到“……沈先生下唇肥厚倒垂,一望而知是个说话多而快,像嘴里在泻肚子下痢的人。”这句话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沈先生是一位说话从无讳忌的人,钱钟书将沈先生的下唇作为本体,将下痢疾作为喻体,比喻此人说话之快、之多。这句比喻也是体现沈先生语言交际的一种病态,乍看之下,喻体与本体毫无关系,但了解了沈先生这个角色之后,这个比喻不仅使读者理解这个人物时有豁然开朗之感,而且还让读者不禁为钱钟书精辟绝伦、入木三分的刻画拍案叫绝。沈先生是一位喜欢夸夸其谈,而且更是谈起话后收勒不住,说话如机关枪一般的人物,所以这里用“嘴里在泻肚子下痢的人”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下痢疾是人无法控制的,多而且快,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沈先生在讲话时一发不可收拾的唾沫横飞的样子,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就在人物的身边,感受他说话的狂态。这样的艺术效果就是因为钱钟书运用联想,找到了说话快和下痢疾中速度快这一共同点,创造出了一个如此经典的十分具有代表性的比喻。

Join now!

再如,作品对二奶奶、三奶奶由于天热,所荼的脂粉在汗水的混合下黏成一团的样子的描写也运用了出人意料的联想,展示了钱钟书用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创造神奇比喻的艺术才能。“二奶奶、三奶奶打扮得淋漓尽致,天气热,出了汗,像半融化的奶油喜字蛋糕。”通常读者读到这里会有些困惑,在二奶奶、三奶奶和半融化的奶油奶油喜字蛋糕之间建立不了联系。但是读者在反复咀嚼回味这个比喻后,不仅体会到钱钟书创设比喻时化平凡为神奇的艺术睿智,同时也为想像这两个女人糟糕的脸而蹦府大笑。奶油喜字蛋糕的样子是又白又红的,就像普通人化妆后一样,白底红腮。但是由于这里比喻的是二奶奶、和三奶奶,天气又炙热不堪,以致滴滴汗珠都将她们的浓妆抹花了,看起来就像慢慢融化的奶油喜字蛋糕一般不堪入目。读到这里,读者不禁会心一笑,钱钟书抓住了蛋糕颜色和浓妆遇热后颜色相融的特点,利用这种具有跳跃性的联想,将这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到了一起。这种形象的比喻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人物的相貌,也在读者的脑海中清晰地营造出一个深刻的画面,充分体现出作者创设比喻时巧妙和新奇的构思。

钱钟书先生除了用比喻描写人物之外,在描摹物体上也通过天马行空的联想比喻让读者耳目一新。譬如在书中有一处对食物的描写,他写道“……几块半生不熟的肥肉,原是红烧。现在像红人倒运,又冷又黑。”这个比喻用当时的世道和社会现象比喻红烧的半生不熟的肥肉,喻体和本体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细细品位之后却可体会到钱钟书先生的用意。从字面意义上讲“冷”和“黑”拥有多重含义,而且肉这样的食物上,冷下来后就会发黑,就像明星倒霉运后变得无人问津一样。作者找到了就是这个相同点,再加上作者天马行空的联想,将喻体与本体联系起来,让读者不禁感受到这红烧肥肉之黑,也了解到当时社会中红人倒运之后的冷,引起读者的无限思索。

通过分析《围成》中三个较为典型的比喻,不难发现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越少,越易体现出钱钟书先生构思的新奇和巧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丰富的联想能力。在《围城》中喻体的范围极为宽广,其中不仅有中国的社会状况,也有外国的风土人情,另外还囊括一些典故。钱钟书先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些相距甚远的事例联系到一起,创造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比喻,不仅令读者深感其中的巧妙,也供各派学者们把它们作为典范长期研究与学习。

二、多姿多彩的组合比喻

钱钟书先生的譬喻法不仅独具一格,而且对比喻的不同形式的使用也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在描摹不同事物时,运用强喻、暗喻、借喻、博喻等不同比喻技法,以最适合的方式来描绘不同的人和物,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满,语言更富于变化,作品的艺术性更加绚烂多姿,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钱钟书先生对不同比喻方法的应用能力首先体现在小说用不同比喻形式的应用。他在作品中利用借喻、强喻、明喻,和暗喻来恰到好处地描写不同情况下的不同人物和事物。首先作者对借喻这种比喻的方法在书中可谓经典。借喻就是是以来代替,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本体说成喻体(③)。文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在头发里抓一下就捉到个虱,掐死了……”作者将香肠直接代替手指出现在段落中,在读者脑海中能快速地浮现出五根博硕肥腯的手指快速抓虱子的动作,形象地描写出了胖女店主的世俗形象给,给读者一种很直观的画面感觉,仿佛这样的一个肥硕而令人作呕的女人就在我们的眼前。

另外强喻也是作者在强调书中人物时用得也很频繁,所谓强喻就是强调本体胜过喻体或不及喻体的比喻(③),主要是起强调性作用。这种比喻在作品中也时常出现,“……方鸿渐惭愧得比忘了国庆日和国耻日的人都厉害……”这里的本体是方鸿渐的“惭愧”,喻体是“忘了国庆日和国耻日的人”,形容的是他的惭愧比忘了国庆和国耻日的人还要惭愧,这种简单易懂的比喻立刻就能让读者想象到方鸿渐当时面红耳赤的惭愧表情。但是这句强喻句也有更深的意义,便是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中的人们对国家时事的不闻不问,而鸿渐本人的惭愧更胜于这些无知之人,钱钟书先生用这样的一个比喻不仅形象地描摹出了方鸿渐当时的心境,而且也十分具有深意地点明像方鸿渐一样的灰色知识分子群体中所普遍具有的得过且过的麻木的民族劣根性,真是一语双关,绝妙。

除此,在《围城》中最常见的便是明喻和暗喻了。明喻就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能明显地看出是在打比方的比喻词。文中一个比较典型的明喻是“……又恭维范小姐漂亮,喝了一口酒,刮得光滑的黄脸发亮像擦过油的黄皮鞋。”这句话是对高松年的脸部特写。钱钟书先生运用相当中性的描述型比喻,只对高校长光滑的脸作以描写,体现出他为了范小姐的光临而特地打扮了一番,新刮得脸配上其原有的黄色,就像作者所说的黄皮鞋,让读者可以轻松地想象到高校长那锃光瓦亮且满脸堆笑的黄脸。相反的暗喻就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③),作品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比喻句是“……这东西跟蚊子臭虫算得小饭店里的岁寒三友,现在刚是深秋天气,还显不出它们的后凋劲节。”“这东西”在这里指代的是苍蝇,这句话乍看一眼并未发现任何“像”字,貌似找不出比喻。实际上这里是以“小饭店里的寒岁三友”作为喻体,与苍蝇、蚊子和臭虫同时出现。比喻它们每天都会出现在这间店里,并且这些虫子的生命力,被比喻成植物的后凋劲节,也就是生命顽力强的意思。这句暗喻的巧妙就是在于它是一个双重比喻,在一句话中将恼人的虫子比喻成两个东西,并且利用蚊蝇的顽强生命力,让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到作者对苍蝇、蚊子和臭虫的反感。

在这四种较为常见的比喻之外,钱钟书先生还尝试运用在苏轼的词和莎士比亚的诗中经常出现的博喻。这种比喻不仅能起到描述的作用,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博学多识。“鸿渐没法推避,同脸吻她。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嘴唇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指,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在这一段对方鸿渐“吻”的描摹分析中,作者连用了三个来自不同文化的喻体,只为形容一个吻的分量之轻。这种比喻乍看起来有些冗长,细细品位时却十分贴切、周全,让读者可以从几个方面更细致的了解到这吻是如何之轻,也隐隐地让读者感觉到钱钟书先生是在暗示两个人之间的情感距离。此类一举两得的博喻也是《围城》语言的一大特色。,句式整齐而具有韵律感,机警而诙谐。

除了运用不同形式的比喻外,        钱钟书先生还将比喻与不同的名言警句融合,形成一种新颖的比喻,让整句话读起来更具有知识性与趣味性。“……急得一身的汗像长江里前浪没过,后浪又滚上来。”这句话是在形容方鸿渐在找船票收据时的窘迫状态,在书中的情景是他刚刚与柔嘉闹过矛盾,下午要去领船票但是又找不到船票收据,也羞于问柔嘉,便自己翻箱倒柜。这里的比喻是用古训中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作为一个喻体,夸张了方鸿渐的汗流浃背,也创造出一种鲜明且新奇的比喻手法。

在《围城》中,钱钟书先生让各种比喻都显出其独有的特色,不管是强喻、借喻、明喻、暗喻,博喻,或是与其它词格的结合使用的一些比喻句,都各展其所长,为描述书中不同的人物和故事而发光发热。他利用富于变化的喻体,创造出各种妙趣横生的比喻,使小说的描写艺术进入了更高一层的境界。

三、睿智深刻的谐讽比喻

《围城》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亮点就是其幽默的讽刺。书中的讽刺主要是以蔑视和嘲讽的态度表现当时社会,揭破了当时上层知识分子的病态。这种笑中带刺的文法,往往也是最尖锐、最有效的批评。钱钟书先生的幽默是以一种轻松、戏谑的态度看待生活,让读者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一个问题,有了一定理解之后而会心一笑,并有茅塞顿开之感。而为书中的讽刺和幽默做媒的也刚好就是钱钟书先生最喜欢的比喻。

钱钟书先生对事情的洞察力很强,他在《围城》中以一个哲学家的眼光,对社会生活进行了多方面的观察和描绘,尤其是对上层知识分子内心的深刻挖掘,鲜明地反映出了他们当时的种种弊病。对于人的虚荣心,钱钟书先生一直是饶有兴趣的,尤其是这些“海归”的知识分子,而“虚荣心”这个字眼也在这些“海归”身上贯彻始终。比如有里昂大学博士学位的苏文纨照搬了一首德国民歌炫耀说是自创诗歌;伪造剧作家签名赠书的范小姐……等等。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方鸿渐的假文凭了,由于他没有修成正果,无颜回乡,便买了一个假的大学文凭,下面是钱钟书先生对这个假文凭价值的评论。“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一个大学的毕业文凭正确的说是对学士学术能力的一种肯定和证明,尤其是博士学位,它包含着特殊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可是,在书中毕业文凭被比喻成“遮羞树叶”,立刻削弱了其原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讽刺的意味不言而明。这里讽刺的是方鸿渐不仅没有文凭,更因为他精神上的空乏,将文凭定位为一种遮羞的工具,遮住自己学问的寡陋、愚笨,和研究能力的缺乏。但是这段话字面上并没有如此严肃和苛刻,这是因为作者引用的喻体幽默性质十足。他首先将方鸿渐的精神比喻成亚当和夏娃赤裸裸的身躯,显得方鸿渐并无真才实学。而后又将文凭比喻成亚当、夏娃遮丑的树叶,也显出文凭在方鸿渐心里的低廉价值。读者在读完这句话后,往往会联想到方鸿渐拿着一个文凭遮住自己下身的样子,从而捧腹大笑。但是在欢笑后不禁陷入沉思之中,方鸿渐所代表的一类人只是借着这个文凭,安慰一下自己的虚荣心,让别人可以高看他们一眼。这短话仅仅借《圣经》中的一个小意象作比喻,便轻松且幽默地讽刺了当时虚荣心和崇洋媚外心理过剩的一群“学者”的无知和心理的畸形。

不光是对人物的讽刺,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也十分擅长用幽默的比喻,讽刺当时社会的病态。那个时候的社会是处于一个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由于中国古老的文化的在人们心中已根深蒂固,使得西方文化在掺入中国文化时,往往会显得不自然。如“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纺织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的两方补丁,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在这句话中作者把第一套中国裁缝纺织的西装所导致的滑稽结果,也就是不知道好西装什么样子,便只能有样学样,还学了一个坏榜样的结果做为喻体,比喻中国都市化的病态和可笑。这种黑色幽默虽然在读者读完一遍后会默默一笑,但是随后心情便会陷入黯然和悲哀。他们悲哀的是对当时社会发展方向的无奈。这种利用黑色幽默的比喻来达到讽刺效果的手法,是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经常使用的,它不仅能引人发笑,也能在笑后让人陷入深度的思考。

书中除了描写和讽刺社会的发展状态,也有对抗战时期社腐朽的比喻。如“物价像吹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贫民区逐渐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块癣。……”这段话里每一句都含有比喻,而每一个比喻也都是利用黑色幽默,来描述当时国家的时局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痛苦状态,讽刺当时社会的现状。首先是物价的大幅波动,这里作者用了两个比喻,一个形容上升也就是“得道成仙,平地飞升”。另一个是形容下降“吹断了线的风筝”。两个喻体都是急速的转变,所以给读者的画面感很强,也让读者易于联想。另一个形容人们生活困苦的是“贫民区逐渐蔓延,像市容上生的一块癣”。这里所讲的是社会的动荡使很多人破产,导致城市里贫民区范围的扩大,而这时作者却将他们比做市容上的弊病——“一块癣”。这里乍看上去是作者对贫民区的反感,其实是讽刺这种现象是社会不作为的一种结果,表现的是社会的病态。在读完这些比喻后,虽然能感受到其中的黑色幽默,但是给读者更多的是理解后的心中的不平和悲伤。这也是钱钟书先生讽刺性比喻的特点。

而书名“围城”本身便是一个幽默的比喻。围城比喻的是婚姻就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而里面的人想出来。相信对婚姻生活有一些了解的人都会被这个比喻逗得合不拢嘴,方鸿渐和柔嘉的婚姻就完美的诠释了这一个比喻。作者利用法语里的一个典故,来形象的比喻了婚姻这一事件,着实让人感受到钱钟书先生的妙喻中的独具匠心。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可以说已经将讽刺和比喻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比喻和讽刺的结合显得犀利且俏皮,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体现出了其高超的讽刺艺术。一个比喻,不仅能让读者会心一笑,也能让他们在笑过之后陷入沉思和反省。通过不同的意象作为喻体,依旧是借助它天马行空的联想能力,描绘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中的共同弊病,也就是虚荣心。通过感悟这些人性的弱点,也使读者对自身作出反省,这才是钱钟书先生讽刺艺术的最大功效。

结   论

通过对《围城》中一些典型比喻句的分析,可以说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的确是一位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大家,他为新式比喻创下了先河。在创作比喻句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善于在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中找到共同点,并且利用他的联想,将它们建立起联系,从而给读者带来强烈的画面感。另外在不同种类的比喻的运用上,也体现出他的“博学有鸿儒”,在书中七百多处比喻中涉及了大量中外古今知识与典故,且包括几十个哲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以及文学家,如孔子、爱因斯坦、柏拉图等等。钱钟书先生渊博的文化功底也是他比喻如此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给他的比喻艺术带来无穷魅力。而在他的讽刺性比喻中,比喻句又变得幽默和戏谑,其中却也包含着更深的人生哲理和对人性弱点的感悟,体现出他的讽刺艺术的境界之高超。这些特点都使钱钟书先生在现在文坛上享有盛名,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围城能在世界文坛上经久不衰,并且让人百看不厌。

                        参考书目

书籍:

《围城》:作者钱钟书,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版

《钱钟书自传》:作者孔庆茂,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文章:

①《旧文四篇》:作者钱钟书

钱钟书与《围城》:作者杨绛

人性弱点与真善美的剖析——论《围城》的讽刺艺术:韦施羽

网站:

《钱钟书简介》,百度百科,

《围城简介》,百度百科,

《围城》中比喻的妙用,作者李旷,

围城中部分比喻句,百度知道,

图片

封面图片 百度图片

This is a preview of the whole essay